6月24日,张明名班主任工作室(家庭教育)、四川省蔡晓莉名师工作室与武侯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联合举办的家庭教育个案咨询能力提升培训第七期活动在武侯区社区学院顺利开展。本次活动聚焦“平等健康的家庭关系—家庭会议技巧”主题,通过理论学习、实战演练和案例研讨等环节,提升学员的个案咨询能力。
培训伊始,武侯区社区学院院长张明肯定了学员们积极参与线上督导课程,通过讨论工作案例,集思广益,促进了大家的成长。同时,还介绍了暑期工作室将依托“家庭教育‘120’工作室”开展公益咨询服务情况。
一、理论深化:认知重建的核心技术
蔡晓莉老师以“孩子谎报成绩”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家长常见的“自动化思维”模式,如“平时成绩不好,不可能考高分”和“撒谎是品德问题”。通过“苏格拉底式提问”引导学员层层拆解家长的非理性信念,并强调认知重建的五大方法:
换视角:从积极面解读行为。
换角色:通过角色扮演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立场。
行为实验:鼓励家长尝试新方法验证信念。
参照他人信念:引入第三方视角打破思维固化。
价值观重构:引导家长关注学业外的成长维度。
二、实战演练:沉浸式案例剖析
活动将学员亲历的“休学学生谎报98分”事件搬上课堂,通过情景剧还原冲突场景。学员模拟咨询师,运用“问题清单”技术,逐步引导“家长”从愤怒转向反思。蔡晓莉老师现场点评,指出关键点:
情绪疏导:通过提问降低家长防御心理。
认知调整:帮助家长看到“成绩非唯一标准”及自身期待过高的影响。
行为指导:建议家长通过“家庭会议”与孩子平等协商规则,避免“贪心式教育”。
三、经验共享:戒贪与倾听的艺术
学员结合实践分享感悟,一致认为“戒贪”是家庭教育的核心——避免对孩子的无限加码要求。多名学员提到“换位思考”的实践效果:
一位学员通过“剥蒜”等小事参与家庭互动,改善夫妻关系;另一学员运用“行为实验”,让焦虑家长尝试信任孩子,发现其自主完成作业的能力。
最后,蔡晓莉老师强调:“家庭教育指导是‘生活教练’,需兼顾心理学技巧与教育学视野,帮助家庭找到平衡与幸福。”
本次培训通过“理论-演练-反思”闭环,强化了学员的认知行为疗法应用能力。下一步,武侯区将持续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成长,为区域家庭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供稿:刘欢
初审:林荣东
二审:王馨
终审:贾军